光伏扶贫——新的光谷模式
这种怕热而不怕冷的态度,让中国投资者始终处于焦燥、惶恐与不安之中。
这些改革徘徊争议多年,此时不推,更难有来时。分税制改革以来,中央财政占比由1993年的22%上升至平均占比52%,2009年中央给地方的转移支付近3万亿,接近中央本级支出的两倍。
通过调整税制,中央与地方当形成更合理的分权治理结构。其次,房产税是地方税,正本清源,其根本用途,不是调控房价的利器,而是为了保障政府有财力为本地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。结果是,政府钱包更加鼓胀,买不起房的人则陷入更深的绝望。房产税的使命之一,便是力促强中央,弱地方这种与现代治理相抵牾的财政格局尽早改变。当地最需要什么公共服务,绝非几个部委遥控可知。
而要改变这种局面,得从根子上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绝对控制力。如果房产税在几处试点之后便全国推开,再无上述更重要的配套改革,不如不推。美国财政刺激的目的显而易见,就是想让奥巴马能在2012年连任。
但如果美元发生危机,美联储有可能改变政策,因为这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。它的国际收支良好,国家和家庭债务水平要比英美低。但如果要让美国经济能比较体面,令奥巴马得以连任,就需要有三个条件:新兴经济体继续通胀,维持了美国的出口。欧洲需要清晰地说出其解决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做法。
这些事件的意味,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011年的走势。不过,上述两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在明年发生的。
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,相当于加税,会抵销刚通过的财政刺激的效果。如此一来,美元将得到支撑。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依然数量巨大。美国、欧洲和中国的事情说明,三大经济体仍在试图蒙混过关,也即,不用太大动作即能稳定当前局势,并希望通过拖延来解决诸多难题。
2008年,石油价格曾飙升至150美元/桶。无疑, 2010年是宏观消息主导的一年。由于欧洲银行,尤其是法国、德国和瑞士的银行持有大量主权债务危机国的债权,让它们放弃分债权可能引银行业危机。欧洲还在主权债危机中苦苦挣扎。
这将导致另一场危机,也许就在未来这几年。让问题不断累积,直到最后汽车根本无法启动。
如果遏制通胀只是嘴上说说,其目的恐怕是为想让价格上升,抵销过去货币增长,同时不至于让债务人受苦,因为负债的主要是国有企业。这种做法的理由,是只要经济维持下去,问题会越变越小。
如果外国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,逃离美元,美联储大概没有胆量像1998年俄罗斯做的那样——通过恶性通胀违约。如果有人帮着推汽车,直到它自己打着火,问题将不复存在了。只要国债收益率没超过历史平均水平,油价还没到2008年的高点,美联储还不至于惊慌。在这种情况下,美联储在鼓励美国政府,企业和家庭在短期内重新融资,而且不必担忧长期利率,因为即便美国国债市场崩盘,美联储也不会改变政策。银行系统外的信贷扩张弥补了系统内的收缩。全球经济过渡到高通胀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,有些危机不可避免。
通胀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存疑,令市场怀疑中国解决问题的决心。美元得到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支撑。
美国、欧洲和中国仍在希望,不用太大动作即能稳定当前局势,希望通过拖延来解决诸多难题。欧洲急需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这样的机制(第11章重组的根本目的是拯救企业,使企业摆脱无力偿债的困境,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。
有些危机难以避免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,金融市场已经准备好收尾了。前两年的大规模刺激手段效果不佳,美国人的反应是采用更多的刺激。
他们当然有可能达到目的。这个方法的症结在于债主们是否愿意放弃部分债权。虽然作出决定的速度慢,但它最终还是会做出决定因此,欧元区必须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。
大部分时间,市场踩着宏观消息的节拍起伏。欧洲急需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这样的机制(第11章重组的根本目的是拯救企业,使企业摆脱无力偿债的困境,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。
美国、欧洲和中国的事情说明,三大经济体仍在试图蒙混过关,也即,不用太大动作即能稳定当前局势,并希望通过拖延来解决诸多难题。未来两个星期,交易量会很低,交易员们会去度假,不是去滑雪,就是去暖和点的地方。
让问题不断累积,直到最后汽车根本无法启动。按照第11章的要求,企业将凭借未来收益支付部分或全部债务,而不是通过出售财产来支付。
这个方法的症结在于债主们是否愿意放弃部分债权。2008年,石油价格曾飙升至150美元/桶。今年12月,市场最重要的变化,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了 100个基点,国际原油价格超过了90美元/桶。只要国债收益率没超过历史平均水平,油价还没到2008年的高点,美联储还不至于惊慌。
美国仍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财政和货币刺激,以解决经济困境:高失业,高负债,及庞大的财政和贸易赤字。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,相当于加税,会抵销刚通过的财政刺激的效果。
但如果要让美国经济能比较体面,令奥巴马得以连任,就需要有三个条件:新兴经济体继续通胀,维持了美国的出口。但如果美元发生危机,美联储有可能改变政策,因为这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。
来源:财新网 进入 谢国忠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经济形势 。最近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,即是为了展示决心。